欢迎访问陕西省畜牧业协会!
陕西省畜牧业协会
养羊
养羊
养羊 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服务 > 技术标准 > 畜禽养殖 > 养羊
DB61/T583-2013陕北白绒山羊舍饲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2022-05-27 291作者:来源:

DB61/T583-2013陕北白绒山羊舍饲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陕西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榆林市畜牧兽医局、榆林市畜牧技术研究与推广所、延安市畜牧技术推广站、榆林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童建军、郭庆宏、闫昱、安宁、原积友、闫治川、杨文广、屈雷、张建峰。

陕北白绒山羊舍饲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舍饲养殖陕北白绒山羊的饲料调制、饲养、管理、配种繁殖及疾病预防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陕北白绒山羊舍饲饲养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T 5339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3  饲料搭配
3.1  精饲料
精料应破碎后混合饲喂。其中能量饲料占85.0 %~75.0 %,蛋白质饲料占12.0 %~20.0 %,矿物质饲料占3.0 %~5.0 %。
3.2  粗饲料
粗饲料应以豆科和禾本科牧草为主,并调配一定比例的灌木枝叶和块根块茎类饲料,尽可能多样化,铡短或揉碎后饲喂。
3.3  精粗饲料比例
精饲料占20.0 %~30.0 %,粗饲料占80.0 %~70.0 %。
4  饲养
4.1  饲养原则
羊只按种公羊、妊娠母羊、空怀母羊、育成羊、羔羊分类分群饲。精粗饲料按比例混合饲喂,多种饲料合理搭配,更换饲料逐步过渡。日饲喂2~3次。自由饮水。
4.2  种公羊的饲养
种公羊应单独饲养;常年保持中上等膘情,精力充沛,性欲旺盛。非配种期,日喂精饲料0.3 kg~0.5 kg,优质青干草自由采食。配种期间,日喂混合精饲料1.0 kg~1.5 kg,并补饲鸡蛋2枚~3枚。青贮饲料不超过粗饲料总量的25.0 %,冬季加饲块根块茎饲料0.1 kg~0.2 kg。
4.3  繁殖母羊的饲养
4.3.1  空怀期。实行短期优饲,抓膘复壮,体重达到配种膘情要求。日喂精饲料0.2 kg~0.3㎏,青干草0.5 kg~0.7 kg,青贮0.6 kg~1.0 kg,秸秆自由采食。
4.3.2  妊娠期。怀孕前3个月,确保母羊保持良好的膘度,防止受惊吓、应激,预防早期流产。怀孕后2个月,要防止母羊过肥或营养不良,加强保胎,临产1周前适当增加运动,预防难产。日喂精饲料0.3 kg~0.5 kg,青干草0.5 kg~0.7 kg,青贮0.6 kg~1.0kg,秸秆类饲料自由采食。
4.3.3  哺乳期。产后4个月内,保证充分泌乳和产后体况恢复。前2个月尽可能多地提供优质干草、青饲料和多汁饲料;后2个月要逐步过渡到配种准备期饲养水平。日喂精饲料0.5 kg~0.6 kg,青干草0.8 kg~1.0 kg,青贮0.6 kg~1.0kg,秸秆类饲料自由采食。双羔或多羔母羊适当增加精饲料喂量。
4.4  育成羊的饲养
应围绕抓增重,保证体重达到20kg以上,达到配种繁殖体况,按时配种。供给充足的青干草、青贮料和混合精料,日喂精饲料0.2 kg~0.3 kg,青干草0.4 kg~0.6 kg,青贮0.8 kg~1.2kg,秸秆类饲料自由采食。
4.5 羔羊的饲养
4.5.1  羔羊出生后1日龄~3日龄内确保羔羊吃好初乳。
4.5.2  10日龄~15日龄开始训练吃草吃料,供给优质的饲草饲料。根据日龄日补给混合精料0.05 kg~0.25 kg,青干草自由采食。
4.5.3  90日龄~100日龄开始逐步断奶,母仔分开饲养,供给优质饲草料,自由采食,确保公羔体重达到15.0 kg、母羔达到13.0 kg以上。
5  管理
5.1  饮水
饮用水水质符合NY 5027要求,并经常保持清洁卫生。冬春季节应饮用温水。每7天~10天饮用浓度为3.0 %~5.0 %的盐水一次。
5.2  断奶
断奶应在白天进行,母、仔白天分开,晚上合群,持续4天~7天完成。羔羊断奶后转入育成羊群。
5.3  去势
5.3.1  凡不做种用的公羔应去势。
5.3.2  结扎去势法。适用于7日龄~10日龄的小公羔,将睾丸挤到阴囊里,并拉长阴囊,用橡皮筋或细绳紧紧结扎在阴囊上部,经10天~15天,阴囊及睾丸萎缩自然脱落。
5.3.3  阉割去势法。适用于2周龄以上的公羔或大公羊。一人保定羊只,另一人握住阴囊上部,使睾丸挤向阴囊底部,剪掉阴囊及阴囊周围的毛,然后用碘酒局部消毒,用消毒过的手术刀横切阴囊,挤出一侧睾丸,将睾丸连同精索用力拉出,撕断精索;再用同样方法取出另一侧睾丸。阴囊切口处用碘酒消毒,阴囊内和切口处撒上消炎药。去势羔羊生活区内应保持清洁干燥,以防感染。
5.4  修蹄
一般每季修蹄l次,修蹄应在雨后或让羊在潮湿地面活动4小时左右,当蹄角质变软时进行。
5.5  抓绒
当发现羊只头部、耳根及眼部周围的绒毛开始脱落,前肩部绒毛根部开始脱落时,选择晴天组织抓绒。
5.6  建档
养殖场(户)应建立羊只档案。档案资料应包括公、母羊卡片,生产性能测定记录,配种繁殖记录,免疫记录,消毒记录,饲料兽药采购、使用记录,疫病监测记录,诊疗记录,病死羊无害化处理记录等。
5.7  个体鉴定
每年春季抓绒前开展个体鉴定。
5.8  分群
按年龄、性别或生理阶段分群管理。及时淘汰老、弱、病和残羊。
5.9  圈舍卫生
    保持饲槽、水槽、各种用具和地面清洁。
5.10  粪污处理
羊粪在粪污处理区,采用堆积发酵或其它无害化工艺处理。
6  配种繁殖
6.1  繁殖制度
在良好饲养管理条件下,宜采用2年3产繁殖制度。
6.2  选配
6.2.1  采取品质和亲缘两种方式组织选配。
6.2.2  要求为母羊选配的公羊在综合品质和等级方面必须优于母羊。受配母羊存在某些性状缺陷时,应选择相应性状优点突出的公羊与之配种。
6.2.3  根据公、母羊系谱档案,适时调整和调换配种公羊,防止近亲交配。
6.3  发情鉴定
6.3.1  行为特征
兴奋不安,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食欲减退,主动接近公羊,在公羊追逐或爬跨时常站立不动。
6.3.2  生殖器官变化
外阴松驰、充血、肿胀;阴道松驰、充血、分泌粘液。
6.3.3  配种时机
当分泌粘液变稠,出现频繁摆尾动作,用手按压臀部,摆尾更加显著时,即可配种。
6.4  配种方法
6.4.1  配种方法分为本交和人工授精。
6.4.2  本交
公、母羊分群饲养,配种期间用试情公羊,将发情母羊挑出来,用选定公羊配种。公母羊比例1:60~1:100。
6.4.3  人工授精
公、母羊的比例,新鲜精液,一般为1:500~1:800;冷冻精液一般为1:2000~1:3000。
6.5  妊娠检查
6.5.1  母羊配种后经过1个~2个发情周期不再发情,初步判定为怀孕。
6.5.2  妊娠特征
性情安静、温顺,行动迟缓;采食增加,被毛光亮;腹部逐渐变大,乳房逐渐胀大。
6.6  分娩与接产
6.6.1  预产期
确认怀孕后,在最后一次配种后151天左右预产。
6.6.2  分娩前准备
产前3天~5天,对产房及各种工具等进行清洁和彻底消毒,添置取暖设施,铺垫柔软清洁褥草,准备消毒药品、毛巾、剪刀等接产工具。
6.6.3  观察分娩征兆
在预产期到来时注意观察分娩征兆。当母羊出现乳房膨大,稍显红色而有光泽,乳头直立,能挤出初乳;阴唇变软,阴门肿胀潮红,有时流出浓稠粘液;尾根两侧肌肉松驰、凹陷;肷窝下陷;行动困难,排尿次数增多;离群,鸣叫不食,起卧不安,不时回顾腹部,前蹄刨地,最后卧地不起,两后肢向后伸直的征兆时,即将临产。
6.6.4  分娩助产
胎儿进入产道时,可用开膣器打开阴道检查胎位、胎势及胎向是否正常。正常时,让其自然分娩,当两前肢和头部或两后肢和臀端大部分显露出时,方可撕破胎膜。胎儿的唇部露出时,如覆有胎膜应立即清除,并擦净鼻孔中的粘液。在胎儿通过阴门时注意保护母羊的会阴不被撕裂。如出现分娩过程延缓时,可配合母羊努责拉出胎儿;如出现胎位、胎势及胎向不正常时,及时矫正助产。
6.7  羔羊护理
6.7.1  羔羊出生后,首先要把其口腔、鼻孔里的粘液掏出擦净,协助羔羊自行扯断脐带,或人工剪断脐带,并用碘酊消毒。
6.7.2  羔羊在出生后半小时内应保证吃到初乳。
6.7.3  注意羔羊保暖,更换污染褥草。
6.7.4  对母乳不足的羔羊用牛奶、羊奶或代乳粉补饲。
6.8  母羊护理
擦净产后母羊臀部、外阴及后肢,并给母羊饮用温热淡盐水或麸皮水。
7  疾病预防
7.1  人员管理
7.1.1  从事羊只饲养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身体健康并定期进行体检和技术培训,禁止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从事羊只饲养管理与兽医防疫工作。
7.1.2  饲养人员进入饲养区时,应洗手,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工作服及鞋应保持清洁,并应定期清洗、消毒。
7.1.3  禁止任何来自可能染疫地区的人及车辆进入场内,禁止任何人员携带畜禽产品进入场内饲养区,在经兽医管理人员许可的情况下,外来人员应在消毒后穿戴专用工作服方可进入。
7.2  日常消毒
7.2.1  定期对饲槽、水槽等饲喂用具进行消毒。
7.2.2  场区内道路每2周~3周消毒—次;场周围及场内排粪坑、下水道、污水池每1个月消毒一次。
7.2.3  羊只转舍、售出后,应对空舍进行严格清扫、冲洗,并进行地面和墙壁喷洒消毒。
7.2.4  消毒池内放2.0%氢氧化钠溶液,每10天~15天更换一次。
7.3  免 疫
7.3.1  制定免疫程序。应根据本地区动物疫病流行情况、羊只来源和遗传特征、本场防疫状况和隔离条件等,制定切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按程序实施免疫预防,建立免疫档案,佩带免疫耳标。
7.3.2  羊口蹄疫实行强制免疫。1月龄羔羊第一次免疫,间隔1个月进行一次强化免疫;周岁以上羊只,每年春、秋各进行一次免疫接种。
7.3.3  每年秋季对所有羊只进行布鲁氏菌病免疫。
7.4  保  健
7.6.1  灌服中药。在春夏之交,灌服消黄散或龙胆泻肝散,同时加灌适量植物油和鸡蛋清,每只羊消黄散50 g~60 g,植物油50 g ~100 g,鸡蛋清2枚。在夏秋之交或初冬时,灌服清肺散、理肺散等,加服适量蜂蜜,每只羊清肺散50 g~60 g,蜂蜜50 g~100 g。
7.6.2  定期驱虫。在每年谷雨后立夏前、立秋后白露前、霜降后小雪前各进行一次驱虫。
7.6.3  药浴。在抓绒剪毛后7天~10天、入冬前各进行一次药浴。

二维码 二维码
陕西省畜牧业协会 手机: 电话:029-86254602 邮箱:2507169520@qq.com 地址:西安市新城区建强路5号圣远广场B座6018室
Copyright © 2022 陕西省畜牧业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