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省畜牧业协会!
陕西省畜牧业协会
技术推介
技术推介
技术推介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网上讲座 > 技术推介
【微▪关注】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2022-11-22 130作者:来源:奶牛微看

【微▪关注】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畜牧业利润薄,投资大,易受政策、气候、自然灾害、国际贸易环境等因素影响,这是畜牧业的天然属性。为此,需要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全面而又系统地提升畜牧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畜牧业向着高产、优质、高效和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奶牛产业如此,肉牛产业亦是如此。

一、我国肉牛产业在技术体系上与国外发达地区的差距


01遗传育种技术:

与国内对牛品种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不充分、未走出“引种-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环相比,国外发达国家基本控制了种牛产业,种质资源、品种选育、品质提高、研发等分工明确,相互衔接。自2021年我国开始实施《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以来,肉牛种业技术支撑体系、表型数据自动化收集系统进一步完善,在繁殖技术方面,活体采卵体外受精技术产业化技术体系逐渐探索形成,肉牛养殖企业都在遗传与繁殖领域加大科研力度,相信未来我们丰富的种牛资源将绽放成美丽画卷。

02饲养管理技术:

国内饲养肉牛已经完成从以总结改进农牧饲养经验为主的阶段,过渡到直接借鉴并模仿奶牛养殖管理,逐步从“有啥喂啥、琢磨着喂” 的探索阶段向标准化、精准化、智能化迈进,数据量巨大的饲料原料库建设、完整的饲料营养价值评价系统和相应的饲养标准正在完善。当然,面对饲料原料涨价、乡村振兴和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需求,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了《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各大企业亟待加大低成本非粮饲草料资源开发,饲草资源开发任重而道远。

03兽医医疗技术:

目前国外发达地区已拥有完备的肉牛兽医技术体系,同时疫病防控能力强,已经达到用药少,治愈率高,且形成了信息共享。而国内目前逐步从以前兽医处于“平时不设防、有病缺兽医、病重乱用药”的局面走向科学防疫、精准治疗的阶段,我国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节性皮肤病、牛呼吸疾病综合征和牛腹泻综合征等是影响我国肉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疫病,在疫苗研发、防控技术、管理手段等方面均有了长足进步,但在牛用诊断技术研发、多联疫苗研发、诊疗技术、社会化服务等方面仍有很长的一段探索研究和推广应用之路。

04养殖场工艺与建设:

许多到过国外肉牛养殖场的人都能够感受到他们牧场设计简朴且实用,已经达到“牛只舒适、投资适度、效率高、环境与经济效益高度统一”阶段,而纵观国内肉牛养殖场地设计,处于“人看着舒服,牛住着难受”五星级牛舍和“草棚级”牛舍并存,且环境污染一直是养殖场的重大隐患。随着近年来国内肉牛散栏直线育肥方式陆续普及,相对应的肉牛场建设工艺与设施、适度规模TMR精准饲喂技术、牛只舒适度管理、智能化工艺等先进技术必将彻底改变中国肉牛养殖现状。

05屠宰及深加工技术:

通过数十年积累,国外已形成流通分级,同时肉牛屠宰分割标准化已成熟,肉质和卫生控制技术系统建立形成了牧场到餐桌全程追溯体系;目前国内仍处于“加工处理和分级标准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差或套用国外标准、行业人才短缺与技术力量薄弱”的处境,在牛肉品质控制和加工方面,以实现牛肉的高值化利用为总体目标,但由于我国牛种繁多、育肥方式多种多样、胴体大小参差不齐、肉质差别巨大等原因,造成我国肉牛胴体分割方法比较混乱,大多参照国外的标准,严重影响着屠宰分割企业和消费市场的沟通。

 

二、未来10年中国肉牛全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技术体系

 

我坚信未来的10年中国肉牛搭建全产业链模式过程中,势必在快速完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工作的同时,不断完善饲草供给、肉牛生产、屠宰加工、市场经营等四大体系全方位建设,从而贯通肉牛产业全产业链。以消费为导向,通过对牛源获取、屠宰、食品加工、生化制品制革、冷链运输、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的管控,实现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贯通。其中必将打造完成的技术体系建设包括:

1、通过本地饲料资源发掘推动肉牛粗饲料基地建设;

2、完善架子牛养殖供应基地与繁育体系建设;

3、推进育肥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和育肥饲料供给体系;

4、健全符合本地地理环境的标准化肉牛场建设工艺与标准;

5、打造“加工屠宰+市场经营”牛肉产业链;

6、构建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7、强化肉牛产业技术支撑和组织化管理;

8、完善养殖场粪污和屠宰厂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9、健全技术管理与人才培训体系;

10、 打造并逐步形成牛肉企业品牌。

三、肉牛产业在养殖领域需攻克核心难题

 

着眼于肉牛全产业链技术保障,在养殖环节围绕建立研究与开发、质量体系建设、对外合作、生产经营技术指导、人才培养与培训、创新平台搭建、标准体系等7大体系建设,急需攻克的核心难题包括涉及种源能力建设的种母牛群快速繁育技术、能够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提高犊牛成活率及快速育肥技术、保证牛只健康的牧场生物安全保障技术、降低饲料成本的集团化养殖饲料供应保障技术和构建环境友好的规模化养殖粪污综合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等五个方面。具体涉及:

1. 核心育种群体的建立(纯种);

2. 利用杂交优势建立、筛选自主配套系、定性;

3. 利用胚胎鉴定、移植等技术实现快速繁育;

4. 母子分离的能繁母牛饲养管理技术;

5. 符合当地环境特点的高效快速育肥体系;

6. 保障牧场牛群、人员安全的最佳的建设工艺方案;

7. 超大群体肉牛养殖的生物安全管控技术;

8. 大规模肉牛饲料的集团化供应体系;

9. 本地化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及生物发酵饲料技术;

10. 肉牛发酵牛床关键技术和粪污资源化利用。

四、集群化肉牛产业必将构建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最终体现为获利能力、市场份额、企业形象及公众对产品和服务的认同等。中国肉牛产业发展肯定会逐步走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规模肉牛企业不论是初创还是成熟企业,都会按照确定“企业战略定位-企业商业模式-产业体系-管理方式-标准体系-SOP-KPI-激励机制-人才队伍”的产业逻辑逐步落地产业,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能否持续稳定长久发展的根本。

基于此,中国肉牛产业企业在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在核心种源上,建立一批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的纯种母牛和一大群有独立知识产权配套系母牛群;(2)在标准体系上,建立成套的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操作规程;(3)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打造梯队化的管理人才队伍和金字塔型的技术人员体系;(4)在支撑技术体系上,打造有影响力且引领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的成体系创新技术;(5)在成本控制上,大幅降低饲料、育肥、屠宰、管理成本,逐步确立行业定价权的优势;(6)在品牌建设上,尽快建立能够主导中国肉牛消费的牛肉商标及品牌。

综上,中国肉牛产业的发展为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延伸与发展,通过“技术管理、技术服务、技术创新”三驾马车的技术支撑和产业带动,建立区域化饲养管理的养殖管理模式,最终构建完成在技术体系支撑下的“规模化+产业链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和良性发展。我相信,围绕肉牛进行深度布局,聚焦全产业链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通过资本和产业协同,形成新的发展生态圈和利益共同体,推动科研与产业更好融合,推动产业链相关企业精准定位,提高效率,打造产业链上的核心优势和综合竞争力,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集约化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为走出一条农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道路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肉牛产业前景无限,牛人们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冰雨

二维码 二维码
陕西省畜牧业协会 手机: 电话:029-86254602 邮箱:2507169520@qq.com 地址:西安市新城区建强路5号圣远广场B座6018室
Copyright © 2022 陕西省畜牧业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