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气候下,犊牛应如何饲养管理?
一、寒冷气候下犊牛饲养管理整体解决方案近几年,犊牛饲养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技术:
1.提高活产率:在产房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观察、及时干预、合理用力、不可粗暴,还要做到无菌接触,最终实现犊牛成活率达到98%以上。
2.初乳管理:“犊牛头餐、头等大事”,要提高初乳巴杀、初乳灌服的效率和质量,这样在寒冷的季节可以给犊牛提供能量以及提高免疫力。
3.强化饲喂:遵循“40FIT理念”,即犊牛出生后的前40天采用加速成长模式,有助于其乳腺发育,为培育未来15吨产奶量的奶牛打下基础。
4.智能饲喂:智能饲喂能大大提高劳动效率,并能达到智能精准、省时省力、节约成本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使得加强饲喂得以实现,可以发挥犊牛最大的基因潜力,有利于犊牛健康状况更好地提升。
5.疾病防控:在犊牛健康状态下,利用四级评分法系统,来测定其五项指标。可以保证犊牛在患病初期就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而提高成活率。
6.犊牛舍设计:犊牛舍设计包括:产房、初乳厨房、0-24小时护理舍、1-6天单栏饲养区、7-60天哺乳犊牛舍。寒冷季节要加强保温、通风、干燥,进而增加犊牛的舒适度。
7.提高犊牛舒适度:主要包括空气质量、温湿度、褥草、生虫控制、夏季防蚊、小母牛乳房炎等方面。
犊牛饲养管理要始终牢记标准,然后才能采取措施朝着目标方向努力,那犊牛的培育标准是什么呢?
争取24小时-60天零死亡率,将犊牛的死亡率控制在2%以内;争取零发病率,0-60天犊牛发病率小于5%;日增重1000克,49-56天达到出生重的两倍;饲养净利率100天超过1000元;保证犊牛瘤胃及骨骼正常发育。这些标准的设定可能更注重一年四季的管理,尤其寒冷气候下犊牛饲养管理要加强。
二、寒冷气候下犊牛饲养管理两大方向
两大方向一是环境控制,二是通过营养调控措施提高犊牛抵抗力。犊牛饲喂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环境控制主要包括产房管理、新生犊牛护理舍设计、哺乳犊牛舒适度管理等。营养调控包括初乳和过渡乳的饲喂管理,水、奶、开食料、断奶应激等营养管理以及健康管理等。
寒冷气候下犊牛饲养面临的挑战
冬季天气寒冷、气候多变在犊牛饲喂过程中面临着腹泻发病率、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等挑战,进而导致新生犊牛死亡率提高,而且其生长速度也会降低。不仅如此,治疗费用会增加,犊牛的维持费用也随之增加。有研究显示,冷应激会严重影响犊牛的采食量,最终导致其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停滞。
犊牛不同出生环境温度对将来产奶量的影响
康奈尔大学一项研究显示,假设犊牛出生环境温度为0℃,其将来第一胎产奶量会减少300公斤;出生环境温度为16.3℃时,将来产奶量会增加200-300公斤。不仅如此,环境温度还能影响犊牛日增重;但是温度超过16.3℃时,产奶量开始下降。这说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犊牛的营养需要和生长速度。
犊牛在环境温度5-20℃时,代谢能的需要量分别增加了40%和13%,随着温度的下降,所需的能量越来越高,而且日龄越小,增加的幅度越大。因此在寒冷的季节(低于10-15℃)要注意给刚出生犊牛和哺乳犊牛合理的防寒措施,炎热的季节(超过16-20℃)要给犊牛适当的防暑降温措施,目标是保证日增重0.8公斤以上。
三、寒冷气候下犊牛饲养管理九大关注点
九大关注点主要包含:1.关注产房管理以提高犊牛成活率;2.做好保温(使用马甲和垫料);3提供清洁、干燥、通风的舒适环境;4.确保及时灌服高质量、足量的初乳,增加过渡乳的饲喂次数;5.给予足够的温水,确保奶温;6.给予足够能量的奶;7给予优质犊牛料营养,提升采食量和消化率; 8关注断奶程序,减少断奶应激;9.管理上注重细节。
1.关注产房管理以提高犊牛成活率
产房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产房要干燥、干净、舒适,保证良好的光照和通风;第二,加强产房保温,避免冬季牛只冷应激或犊牛冻伤、冻死情况的发生,同时在运动场周围进行防风处理;第三,集中产犊时,每小时巡视一次,保证牛只分娩后能够得到及时处理;第四,保证产奶牛有新鲜的饲料和饮水,饮水槽需要配备加热设施,避免采食和饮水竞争,提高初乳质量;第五,犊牛分娩后要及时将犊牛转移到新生犊牛护理舍。
2.做好保温(使用马甲和垫料)
新生犊牛出生时,身体附有粘液、羊水等,冬季特别容易体温下降,因此犊牛出生后要及时进行保育处理。冬季可适当延长犊牛在保育间的时间,根据犊牛的健康情况决定它是否需要转移出去,尤其对于一些难产、弱犊、双胎等犊牛。
犊牛出生后需要做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新生犊牛出生后用毛巾擦拭体表,将羊水擦净;二是产房安浴霸灯与热风幕,帮助犊牛体表快速干燥;三是饲喂完两遍初乳后穿上防寒马甲。有研究表明,小于3周的犊牛都应该穿上犊牛马甲。穿戴犊牛马甲可以降低犊牛的疾病发生率,瘤胃鼓气降低4%,呼吸道系统疾病降低4.69%,腹泻降低17.52%,平均每头犊牛治疗费用降低13.8元。
3.提供清洁、干燥、通风的舒适环境
避免贼风
犊牛舍面积需要6*6平米,根据需要隔间;垫草每天需要2.5公斤/头,厚度保证20-30厘米;环境温度控制在15-28℃,湿度控制在70%以下;光照大于20小时;做好通风和保暖之间的平衡。
必须重视空气质量
在犊牛的舒适度管理中,冬季通风对犊牛健康的影响大于保暖的影响。需在犊牛舍哺乳犊牛躺卧处检测其周围空气的氨气浓度,氨气浓度应低于5ppm。如超过20ppm,就会损伤哺乳犊牛支气管绒毛上皮,引发炎症乃至发生肺炎。常见症状包括流鼻、流泪、咳嗽、发热和厌食等。并要适当使用通风设备,确保空气流通,注意避免冷风直吹或风侵袭哺乳犊牛。另外,犊牛岛方向要朝南,保证阳光照射,室外犊牛岛更做到防风,保证犊牛不直面迎风。
需要注意的是,犊牛一般采用正压通风系统,有数据表明,采用正压通风系统,母乳犊牛和断奶犊牛的呼吸系统发病率减少了75%。
提供舒适温度
新生犊牛在暖舍饲养10-15天转出犊牛暖舍,转出时穿戴犊牛马甲,室外马甲穿戴天数为20-30天。
犊牛饲养密度
奶牛是群居动物,所以使哺乳犊牛早日适应群居生活是非常有利的,减少了断奶合群饲喂造成的应激。另外,扩大活动范围,利于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因此每头哺乳犊牛(2月龄以内)的活动空间应该维持在3平米/左右,每群12-25头为宜。
垫料管理
冬季垫料可以选择稻草、麦秸,不建议使用稻壳和木屑等,因为稻壳和木屑的吸水性较差。垫料厚度在20公分以上,每日2-2.5公斤,保证每一周清理干洗一次。也有研究发现,垫料厚度以及保温性能是呈正相关的,提高犊牛垫料的更换频率,也能显著降低犊牛舍氨气浓度,降低犊牛的腹泻率,对犊牛的生长性能有显著提高。
环境卫生
保持环境干净整洁,可以降低犊牛腹泻、肺炎的发生率,也更有利于保暖。
4.确保及时灌服高质量、足量初乳,
增加过渡乳的饲喂次数
犊牛出生时,饲喂初乳要遵循“快速、足量、优质”的宗旨,使犊牛能够获得更高的能量,来获得自身免疫。尤其在寒冷条件下,立即饲喂初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初乳、过渡乳、常乳营养物质比较
现在各个牧场都注重过渡乳的使用,过渡乳需要先经巴氏杀菌然后再饲喂犊牛。因为过渡乳的干物质、免疫球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远高于常乳。过渡乳是初乳的补充和延续,建议犊牛饲喂初乳后,在未来4-6天继续饲喂过渡乳,或将过渡乳和代乳粉或常乳按一定比例混合饲喂。
5.给予足够温水,确保奶温
在冬季,犊牛饮水一定要被重视,确保犊牛能自由饮用,水温和奶温尽量相同。因为,限制水的供应就会限制干物质的采食量,饮水量是干物质采食量的4倍。还要注意,水和犊牛颗粒料的容器要分开,保证水的清洁卫生。
另外,喂养温度要控制在39-40℃之间,如果饲喂奶温过低,犊牛喝奶时会消耗更多的奶量来维持核心体温。如果饲喂奶温过热,牛奶可能会烫伤饲喂的前几头牛,导致它们下次进食时会犹豫不决。总体来说,犊牛喜欢一成不变,即同样的饲喂量、固体量、时间、温度。
6.给予足够能量的奶
不同温度下出生的犊牛对代谢能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在冷应激的影响下,犊牛从牛奶或代乳粉中摄取的营养会首先用于维持基础需要(包括体温调节、免疫系统和应激反应等),这就需要增加犊牛的营养摄入来满足其生长需求,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1.增加犊牛每天的干物质采食量,可以通过增加每次牛奶或代乳粉的饲喂量,增加饲喂次数或者通过改变代乳粉冲调比例来实现;
2.增加日粮的营养物质浓度,选择营养物质浓度较高的代乳粉;
3.增加颗粒料采食量,促进瘤胃发育;
4.可适当提高奶温,冬季奶温可保持在40±1℃。
因环境温度下降每日需要补偿的代乳粉用量(以20℃为基准)
7.给予优质犊牛料营养,提升采食量和
消化率
瘤胃发育:成功的关键
除了注重骨骼生长,还要注重瘤胃健康。当犊牛采食开食料时,瘤胃开始通过发酵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瘤胃中微生物的数量增加。谷物饲料中的淀粉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尤其是丁酸能够刺激瘤胃乳头发育,促进瘤胃的代谢。一般犊牛采食开食料3周以后,瘤胃中才有足够的微生物来发酵饲料,为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瘤胃微生物本身也是重要的营养源—微生物蛋白,微生物随食糜从瘤胃中排出,在小肠中消化、吸收。微生物蛋白的消化率高,氨基酸比例平衡,适合犊牛的生长需要。
因此,一定要重视犊牛开食料的采食,犊牛越早采食开食颗粒料,它就能越早从消化的营养和瘤胃产生的热量中吸取能量,来保持自己的温暖。所以寒冷的天气里,颗粒料是为犊牛提供脂肪和能量来源的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应该在犊牛3日龄时提供少量的颗粒料。
一般选择结构性的开食料,它可以为犊牛提供更多的有效纤维,从而刺激瘤胃发育,有利于维持犊牛瘤胃环境的理想pH值,有利于犊牛获得较高的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
8.关注断奶程序,减少断奶应激
犊牛一般在56日龄时断奶,当开食料日食量连续三天达到1.5-2.0公斤,哺乳阶段犊牛的累积采食量达到45公斤,断奶时体重达到出生时两倍时,可选择断奶。
9.管理上注重细节/犊牛健康评分
犊牛断奶前主要死亡原因有呼吸道疾病(23%)、腹泻(57%),其他原因占20%。
犊牛腹泻一般分为两种,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腹泻。感染性腹泻的病因是细菌、病毒和原虫,主要因为环境卫生条件差,导致免疫力低下而感染。非感染性腹泻是营养性腹泻,例如营养过剩、单次采食量过多、无法消化等造成的。
需要注意的是垫草管理在寒冷季节里是非常重要的,贯穿奶牛的终身。
四、总结
在寒冷环境下,一定要为犊牛提供足够的能量、干净的饮水、新鲜的空气、干燥的卧床和应激小的生活环境。这些指标对犊牛在寒冷环境中能最小化体温流失有着重要的作用。寒冷的环境经常能够让人发现自己在犊牛管理上的漏洞。要特别关注初乳的饲喂、喂奶的卫生及稳定性、犊牛环境的舒适度以及虚弱的个体。
责任编辑: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