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省畜牧业协会!
陕西省畜牧业协会
技术推介
技术推介
技术推介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网上讲座 > 技术推介
【微▪荐读】如何合理应用抗菌素药物有效防治奶牛肠道疾病?
2022-12-08 438作者:来源:《中国乳业》杂志

【微▪荐读】如何合理应用抗菌素药物有效防治奶牛肠道疾病?


如何合理用药防治奶牛群体常见疾病?如何规范兽医处方药使用?如何杜绝滥用抗菌素药物?如何避免兽药配伍禁忌?如何确定补液原则和计算混合输液强离子差、渗透压和当量浓度?如何降低兽药使用成本和兽医人工服务费用?这些均是现代规模化奶牛场牛群健康管理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近二十年来,上述问题一直困扰着奶牛当值临床兽医和广大奶牛养殖户。期间,一系列全国性奶牛养殖技术培训中,始终缺少临床兽医药理学背景专业人员对上述涉及问题进行系统性阐述。有鉴于此,我们特邀山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主讲“临床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师王建中博士及其团队撰写《如何合理用药有效防治奶牛群体常见疾病?》系列讲座,本文为第一讲:“如何合理应用抗菌素药物有效防治奶牛肠道疾病?”

众所周知,多年来腹泻一直是导致哺乳犊牛死亡第一主因。因此,我国奶牛临床当值兽医和兽药企业都应努力研发合理有效方案来防治哺乳犊牛腹泻。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应用抗菌素药物防治哺乳犊牛腹泻。然而,目前这种做法受到质疑:其一是担心食用动物过量使用抗菌素药物会造成耐药菌株,从而导致现役抗菌素药物疗效降低,迫使人类不断研发新一代抗菌素药物,并永无止境;其二是认为对哺乳犊牛非必要使用抗菌素药物会严重干扰其消化道微生物区系正常建立、发育和成熟,延宕其由单胃动物向复胃动物转变进程。因此,根据目前研究结果,我们不建议给哺乳犊牛口服抗菌素药物防治腹泻。不过,酌情使用特定抗菌素药物治疗特定哺乳犊牛腹泻可能会有效降低死亡率,并能减缓腹泻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此外,成母牛肠道疾病也常见,我国奶牛临床当值兽医治疗腹泻时通常难以及时获得病原体诊断资料,所以往往就根据最有可能病原体和自己本身临床经验决定是否使用或如何使用抗菌素药物,这多少类同盲人瞎马、瞎碰莽撞。遗憾的是,目前美国农业部药食局批准用于治疗奶牛腹泻的任何抗菌素药物基本无效。眼下较一致认可的观点是:与其它非抗菌素药物治疗大多数患牛不同,抗菌素药物治疗仅仅应该只限于针对那些可能发展为败血症或具有系统性疾病症状的特定患牛。本文回顾了防治哺乳犊牛和成母牛肠道疾病使用抗菌素药物现有数据,藉以说服我国奶牛临床当值兽医努力杜绝滥用抗菌素药物现象,而尽量有的放矢合理使用抗菌素药物。

 

 


一、防治成母牛肠道疾病如何正确使用抗菌素药物?




1、成母牛原发性腹泻哪些需要使用抗菌素药物防治?

成母牛原发性腹泻病因很多,其中绝大多数不需要进行抗菌素药物治疗。我们常见成母牛肠道疾病:单纯性消化不良、瘤胃酸中毒、寄生虫病、球虫病、牛病毒性腹泻(BVD)、冬季痢疾、沙门氏菌病、副结核病、慢性钼中毒(缘于铜缺乏症)和恶性卡他热(MCF),以及摄入有毒植物或霉变饲草料等。以上这些疾病中,如何正确选择使用抗菌素药物呢?

1) 罹患沙门氏菌肠炎患牛必须使用抗菌素药物治疗。理想情况下,药物选择应该完全基于沙门氏菌菌株药敏实验结果。未获药敏试验结果之前,通常使用广谱抗菌素药物。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呋,氟苯尼考,新霉素,链霉素,磺胺类,四环素和甲氨苄啶磺胺表现出不同耐药模式,且对青霉素、红霉素和泰乐菌素具有一般耐药性。最近研究数据表明,从牛体分离出的沙门氏菌对链霉素、氨苄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最具耐药性;而对头孢噻呋耐药性极低。由于沙门氏菌是兼性细胞内病原体,故应选择具有良好组织穿透性和能够在巨噬细胞内达到治疗浓度的抗菌素类药物。

2) 由于牛病毒性腹泻和和恶性卡他热这两种疾病均会抑制正常免疫功能,进而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发病率升高;如牛病毒性腹泻与牛呼吸系统疾病综合症相关,并可导致细菌性肺炎高发率,或引起严重沙门氏菌肠炎。因此,对疑似患有牛病毒性腹泻或恶性卡他热的成母牛使用广谱抗菌素药物提前预防可能存在的继发性致病菌感染风险并无不当。



2、成母牛非原发性腹泻哪些需要使用抗菌素药物防治?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患有严重乳房炎、子宫炎或腹膜炎病牛亦经常伴发腹泻,这缘于内毒素血症。虽然内毒素引起腹泻机制目前尚未完全了解,但似乎涉及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两因子。内毒素会导致患牛小肠内积聚大量液体,这被认为是前列腺素介导的;内毒素还会增加肠平滑肌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从而改变了空肠收缩蠕动方式,导致肠内容物快速转运。成母牛内毒素血症所致腹泻并不严重,通常仅呈现轻度腹泻。故而,对成母牛腹泻或其它肠道疾病应用抗菌素药物治疗显然属于瞎忙;此时需针对原发病因施治。发达国家调查表明,腹泻是耗用抗菌素药物相对常见原因之一;奶牛场成母牛耗用抗菌素药物频率排序如下:乳房炎>跛行>生殖系统疾病(如子宫炎)>呼吸系统疾病>腹泻和肠道其它疾病。尽管奶牛场成母牛全群全年因腹泻耗用抗菌素药物仅占全群总量约2%,但至少50%成母牛腹泻病例会不究病因统统使用抗菌素药物治疗。以上研究数据显然表明:成母牛肠道疾病并非全群耗用抗菌素药物主因,然而腹泻依然是成母牛耗用抗菌素药物最常见五大原因之一。

大多数情况下,成母牛腹泻原发病因难以确定,因此只能凭经验假设患牛感染沙门氏菌或其它细菌性肠炎而应用抗菌素药物治疗。虽然某些情况可以“瞎雀碰到好谷穗”,但大多数腹泻只是因为日粮或饲喂流程突然改变、饲料发霉、饲料变质或精料过量(瘤胃酸中毒)引起的单纯消化不良。所以,如此使用抗菌素药物,其疗效也只能是南辕北辙、事半功倍。



3、小结

总之,目前奶牛养殖业中,治疗成母牛腹泻滥用抗菌素药物现象非常普遍。尽管成母牛腹泻病例并不少见,但一概盲目采用抗菌素药物治疗当然事与愿违、难以奏效,缘于大多数原发病因依然存在。处理成母牛腹泻应该主要采取支持疗法,包括合理液体治疗,必要时使用肠道驱虫药以及提供优质饲草料。大多数情况下,成母牛腹泻死亡率较低,腹泻症状通常会在几天内消退。不过,副肺结核腹泻病例死亡率会较高,但使用抗菌素药物治疗依然是隔靴挠痒、于事无补。我们只有当成母牛呈现全身性感染迹象时,如发热或血性腹泻,可考虑使用抗菌素药物救治,尤其是曾罹患过沙门氏菌感染奶牛场当值兽医更应警惕此点。当尝试破解成母牛肠道疾病原发病因时,临床当值兽医应考虑患牛年龄、腹泻发作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急性或慢性)、全群发病率(零星散发或群体爆发)、其它临床症状(是否呈现全身症状)、营养史(尤其是近期饲养管理或日粮变化),以及是否引进新牛(牛传染性病毒腹泻)等?这些均有助于确定腹泻原发病因,进而减少无效滥用抗菌素药物。奶牛临床当值兽医欲杜绝滥用抗菌素,关注重点应是确定群体腹泻原发病因和对特定沙门氏菌血清型或其它细菌病原体进行药敏试验,并选择合适有效抗菌素药物治疗。

 

 


二、预防哺乳犊牛腹泻使用抗菌素药物靠谱吗?

毋庸置言,影响哺乳犊牛死亡率高低的第一杀手是腹泻。美国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断奶前哺乳犊牛死亡率高达8.7%,并且仅有40%奶牛场可以提供自产后备牛来更新自己泌乳牛群。虽然哺乳肉犊死亡率较低,但仍在4%至5%之间。故而,近百年来人们旷日持久研发有效降低腹泻发病率防治方案。目前业界认可的方案主要包含三项关键措施:其一是给干奶牛注射含有肠毒素大肠杆菌、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疫苗;其二是严格认真执行初乳管理流程,确保落地犊牛被动免疫迅速完整建立;其三是确保哺乳犊牛憩息环境干燥、干净、舒适和所有饲喂器具洁净无污染,藉以减少外界环境肠道病原体负荷。这当属老生常谈,我国相当一部分奶牛场早已付诸实践并取得骄人成绩:哺乳犊牛留养成活率超过95%,甚至可高达99%。

历史上,人们常使用口服抗菌素药物来预防哺乳犊牛腹泻,希望降低新生犊牛死亡率。然而,目前许多国家业已禁止持续给哺乳犊牛饲喂抗菌素药物做法。新进研究表明,给哺乳犊牛饲喂抗菌素药物预防腹泻纯属白忙活。大约60年前,一篇综述全面论述了抗菌素药物预防哺乳犊牛腹泻和提高日增重积极效果。那时的结论是:出生后8周内,代乳粉内添加金霉素和土霉素可降低腹泻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日有效必需剂量为0.33-0.44毫克/公斤体重,这导致美国各地将这两种抗菌素药物常规性整合进代乳粉中。遗憾的是,这项研究忽略了哺乳犊牛死亡率或腹泻发病率这两项关键指标,仅侧重口服抗菌素药物主要好处是增重快、减少腹泻严重程度和降低持续时间。20世纪60-70年代还进行了几项研究:使用各种抗菌素药物包括氨苄西林、金霉素、呋喃唑酮、新霉素、土霉素和链霉素来预防哺乳犊牛腹泻。尽管这些研究结果各不相同,但只有一项研究证明了预防性口服金霉素可降低哺乳犊牛腹泻死亡率。少数研究确实发现了使用抗菌素药物会减少哺乳犊牛腹泻持续总天数;然而,其它研究(特别是新霉素)发现使用抗菌素药物预防哺乳犊牛腹泻,发病率不仅未降低,相反还会升高。这些较早研究中发现,与未饲喂抗菌素药物对照组相比,口服各种抗菌素药物不会降低哺乳犊牛腹泻发病率。

新近研究进一步证实:口服抗菌素药物对减少哺乳犊牛腹泻发病率无效,甚至某些情况下还可能造成发病率升高。例如一项研究中,两组12周龄内荷斯坦哺乳犊牛,一组每日饲喂含莫能菌素开食料;而另一组饲喂含拉沙里菌素和金霉素开食料;两组饲喂鲜奶或代乳粉奶均不含任何抗菌素药物;结果两组哺乳犊牛平均日增重、饲料转换效率和腹泻发病需治率三方面并无差异。另一项研究给荷斯坦哺乳犊牛饲喂添加了土霉素和新霉素代乳粉奶或含有益生菌无添加抗菌素药物代乳粉奶;同样,两组之间日增重、饲料转化效率和腹泻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相似。第三项研究中,将358头哺乳犊牛分为4组:第一组每日饲喂新霉素和四环素代乳粉奶至14日龄+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大观霉素、青霉素和胶体果胶铋来治疗腹泻(称为常规疗法);第二组每日饲喂抗菌素代乳粉奶至14日龄+胶体果胶铋来治疗腹泻,抗菌素药物仅用于治疗发烧或精神沉郁患犊(称为靶向治疗);第三组饲喂无抗菌素代乳粉奶+抗菌素药物治疗腹泻(与上述常规治疗组相同);第四组饲喂无抗菌素代乳粉奶+抗菌素药物治疗腹泻(与上述靶向治疗组相同)。研究结果显示:与饲喂无抗菌素代乳粉哺乳犊牛相比,饲喂抗菌素代乳粉哺乳犊牛腹泻天数反而增加了31%。

2007年一项调查中,美国约60%奶牛场给哺乳犊牛饲喂抗菌素代乳粉奶,最常见的是土霉素和新霉素组合。然而,自2010年初,美国联邦法规将抗菌素代乳粉奶饲喂天数限制在7-14天。因此,严格禁止从出生到断奶连续投喂抗菌素药物预防腹泻,这意味着哺乳犊牛口服抗菌素药物目的从预防转向治疗。眼下,抗菌素代乳粉奶仍可用于治疗哺乳犊牛细菌性肠炎(腹泻)和细菌性肺炎,而不是用于预防。自1990年代末,欧盟禁止销售抗菌素代乳粉和其它含有抗菌素药物饲料;所有饲料和代乳粉严格禁止添加任何抗菌素药物,并且抗菌素药物仅限于治疗性添加使用,例如治疗哺乳犊牛腹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有类似严格法律,任何饲料和代乳粉均严禁含有抗菌素药物。总体而言,世界范围内不提倡牛奶或代乳粉奶中添加抗菌素药物来预防哺乳犊牛腹泻这类太爷爷时代做法。

 

 


三、使用抗菌素药物治疗哺乳犊牛腹泻基本原理是什么?

使用抗菌素药物治疗哺乳犊牛腹泻是否必要和有效,一直存在争议,双方观点对立、互不相让。反对者认为应禁止使用抗菌素药物治疗哺乳犊牛腹泻,或者说抗菌素药物治疗哺乳犊牛腹泻属瞎忙。支持者则认为使用抗菌素药物治疗哺乳犊牛腹泻可有效降低患犊死亡率并加速其康复。故而开始讨论前,我们需要首先确定腹泻哺乳犊牛病例使用抗菌素药物的目的:其一是预防菌血症;其二是减少小肠中大肠杆菌数量。

几项研究曾报道腹泻患犊多数随后会继发菌血症。早至1960年代人们就发现,缺乏初乳并伴有腹泻患犊常继发菌血症(14/17或82%犊牛)。相比之下,初乳灌服足够腹泻患犊均未继发菌血症(0.26或0%)。另一大型哺乳犊牛饲养场曾分析169头罹患严重腹泻病犊病因,其中129头(76%)被动免疫系统未充分建立,47头(28%)患犊继发菌血症(主要为大肠杆菌感染)。还有一项研究观察了252头腹泻哺乳犊牛菌血症患病率,其中78头(31%)患有菌血症(主要是大肠杆菌感染)。如前所述,被动免疫系统未充分建立组(47/103或46%)腹泻患犊继发菌血症百分比显著高于被动免疫系统充分建立组(21/116或18%)。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假设三分之一患有严重腹泻哺乳犊牛为菌血症,那么被动免疫系统未充分建立的患犊百分比显然可能会更高。尽管反对者认为,腹泻患犊使用抗菌素药物并不合适,将会导致耐药菌株出现;但实践结果可以证明,腹泻并伴发全身性疾病症状患犊及时酌情使用抗菌素药物来预防或治疗菌血症是合理的。因此,对危及生命安全疾病(如腹泻患犊菌血症)应毫不犹豫实施有效合理抗菌素药物救治方案。

腹泻患犊给予抗菌素药物治疗另一个目的是抑制小肠内大肠杆菌过度生长,参阅图1。早至1920年代人们就已发现腹泻患犊皱胃、十二指肠和空肠中大肠杆菌数量增加。新近研究同样发现,无论犊牛年龄和腹泻原因如何,只要犊牛罹患腹泻,其肠道大肠杆菌数量就会增加。具体来说,即使当轮状病毒或冠状病毒感染为腹泻原发病因时,患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大肠杆菌数量也会增加5-10000倍。这种小肠内大肠杆菌过度生长状况即使在腹泻原发病原体消失后还会持续存在。腹泻患犊小肠中大肠杆菌数量增加与小肠功能改变、形态损伤和对菌血症易感性增加相关。因此,腹泻患犊使用抗菌素药物来减少肠道大肠杆菌数量是合理的,这种做法可以潜在性地预防菌血症发展、降低患犊死亡率、减少小肠损伤、促进消化和吸收,以及提高生长速度。

图片1.png 

图1示大肠杆菌在所有类型腹泻患牛和无腹泻同龄健康犊牛肠道中的分布区域和浓度高低。图中鲜明显示:腹泻患牛和健康犊牛大肠内大肠杆菌数量相近,但腹泻患犊小肠内大肠杆菌数量明显增加,特别在远端空肠和回肠区域。

四、抗菌素药物治疗哺乳犊牛腹泻疗效究竟如何?

2004年一篇综述专门讨论了抗菌素药物治疗腹泻哺乳犊牛是否奏效?该综述回顾了自1950年以来发表的文章,包括口服和注射抗菌素药物在自然罹患腹泻或实验诱导性腹泻病例有效性的研究。研究者按重要性递减顺序检查了判断抗菌素药物是否有效的4项关键指标:死亡率、痊愈犊牛生长率、痊愈犊牛腹泻严重程度和痊愈犊牛腹泻持续时间。该综述查阅了20多项不同已发表研究,涉及多种抗菌素药物,其中一些美国是严禁使用的,如氯霉素、呋喃唑酮和马波沙星。结果表明,当给腹泻患犊使用特定抗菌素药物时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生长速度。另有几项研究提供的证据表明:与未接受抗菌素药物治疗患犊相比,即使单纯性腹泻(无全身性疾病迹象)患犊,使用抗菌素药物后似乎恢复更快。

反对使用抗菌素药物治疗腹泻患犊论点如下:

1、口服抗菌素药物改变了肠道菌群,从而诱发腹泻或加剧已有腹泻状况。

 

2、抗菌素药物对肠道有益菌损害高于对有害菌损害。

 

3、腹泻患牛使用抗菌素药物无效。

 

4、抗菌素药物使用对肠道菌群产生了选择压力,可能导致耐药性增加。

尽管有确凿证据表明,使用抗菌素药物可降低腹泻患犊死亡率,并且也没有证据支持抗菌素药物危害益生菌大于病原菌论点。然而,耐药菌株的出现肯定是严重的;因此,我国奶牛临床当值兽医应用抗菌素药物治疗腹泻患犊牛之前必须充分权衡利弊。

 

 


五、治疗腹泻患犊究竟应该选用哪些抗菌素药物?

如前所述,治疗哺乳犊牛腹泻时,两个主要目标分别是:减少小肠内大肠杆菌数量和防治潜在的大肠杆菌菌血症;故而,给予抗菌素药物应针对腹泻患犊血液和小肠内大肠杆菌。表1列出了美国农业部药食局目前获批用于防治哺乳犊牛腹泻的抗菌素药物。眼下,注射土霉素和口服金霉素、新霉素、土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和四环素是美国仅有的可用于治疗哺乳犊牛腹泻抗菌素药物。其中,无一种在同行评审研究中被证明总是有效的。

由于美国获批抗菌素药物防治哺乳犊牛腹泻有效性几乎全军覆灭,所以不得不使用处方外抗菌素药物。口服阿莫西林治疗实验性哺乳犊牛腹泻病例有一定疗效,但在治疗自然罹患腹泻哺乳犊牛病例则无效。阿莫西林三水合物(每12小时口服10毫克/千克体重)或三水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每12小时口服12.5毫克/千克体重)至少3天,治疗哺乳犊牛腹泻有一定效果。部分阿莫西林可从哺乳犊牛小肠吸收,空腹口服或喂奶后口服并不影响吸收效率。口服后胆汁和肠内容物中阿莫西林浓度较高,但血清中浓度较低。也可口服氨苄西林治疗腹泻哺乳犊牛,效果等同阿莫西林。尽管美国各奶牛场普遍使用口服磺胺类药物治疗腹泻哺乳犊牛,但由于缺乏疗效研究,故不建议用于治疗哺乳犊牛腹泻。既往逾30年大多数抗菌素药物敏感性研究表明,磺胺二甲基嘧啶和其它磺胺类药物对血液或小肠内大肠杆菌敏感性较差。

表1. 美国农业部药食局批准的用于防治哺乳犊牛腹泻的抗菌素药物(注:表中所列天数为最多给药天数)



 

美国奶牛临床当值兽医常肌注头孢噻夫治疗腹泻犊牛,每12小时肌注2.2毫克/千克体重,至少连续3天。头孢噻呋是一种拮抗β-内酰胺酶广谱抗菌素,标准给药剂量可使其血浆浓度维持在最低有效浓度以上,即能以0.25毫克/毫升浓度抑制腹泻患犊体内90%大肠杆菌(MIC90)生长。此外,头孢噻呋30%活性代谢产物(去呋喃甲酰基头孢噻呋)经患犊肠道排出。所以,头孢噻呋在患犊血液和小肠中均可抑制大肠杆菌生长。此外,注射氨苄西林(10毫克/千克,每12小时肌注一次)治疗腹泻患犊可能也有疗效。欧洲奶牛临床当值兽医常注射恩诺沙星用于治疗腹泻患犊,并有多项研究证明了氟喹诺酮类抗菌素药物疗效不错。但必须强调的是,美国农业部药食局严禁在泌乳牛和20月龄前非泌乳牛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素药物。历史上,庆大霉素也被认为是治疗腹泻患犊合适药物。然而,由于缺乏疗效研究、较长休药期(18个月)、对脱水犊牛存在潜在肾毒性,以及可采用其它有效药物如头孢噻呋、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替代,因此目前不再主张使用庆大霉素治疗腹泻患犊。

是否对无全身性症状腹泻患犊使用抗菌素药物治疗当下意见并不统一。尽管已有研究表明,服用抗菌素药物治疗腹泻患犊比未服用者增重快和痊愈也快;但也有其它研究表明,在这些情况下使用抗菌素药物并无助益。我国奶牛临床当值兽医必须权衡抗菌素药物治疗腹泻患犊的任何潜在惠益和增加耐药菌株发生的可能风险。新进研究表明,抗菌素药物治疗腹泻患犊会增加大肠杆菌分离株耐药性;然而,这种抗菌素药物敏感性变化只是短暂的。

综上所述,我本人临床实践体会是:腹泻并伴发全身性疾病症状患犊应使用相关抗菌素药物抑制或杀灭血液(因为有可能会出现菌血症)和小肠(因为细菌过度生长)中大肠杆菌;基于体证检查来预测菌血症临床脓毒症评分系统似乎不足以准确指导抗菌素药物使用决策。因此,当腹泻哺乳犊牛呈现食欲不振、脱水、嗜睡或发烧时,我们就应假设这是菌血症。自己的临床经验还证明:腹泻无全身性疾病迹象哺乳犊牛(无发热和正常饮奶),我们只需继续严密监测腹泻患犊健康状况,除非患犊状况恶化,否则不要画蛇添足、使用抗菌素药物治疗。


六、如何做病原体药敏测试靠谱?

相信同道们接下来会问:是否应做抗菌素药敏试验来决定哪种抗菌素治疗腹泻患犊效果最佳?如何做病原体药敏测试靠谱?历史上,粪便培养和药敏结果已被常规用于治疗腹泻患牛抗菌素药物选择指南;然而,目前还不清楚这是否有任何临床相关性。当下还无法证实药敏试验可以预测腹泻患犊抗菌素药物疗效。为什么呢?

1、部分原因在于我们使用抗菌素药物靶标腹泻患犊血液和小肠中的大肠杆菌,这当然与粪便菌群不同。早期研究还阐明,腹泻患犊粪便中最主要大肠杆菌菌株通常会在病程中发生多次改变。这些研究进一步证明,约50%腹泻患犊小肠上下部分可分离出不同大肠杆菌菌株。因此,合理结论是,粪便大肠杆菌菌群分离物不能代表肠道内发生的真像。

2、腹泻患犊病例中使用药敏试验来指导临床抗菌素药物选择另一潜在问题是,大多数提交的细菌分离培养物样品通常来自业已死亡了的患犊,这往往代表了治疗失败,并且可能生前已经接受抗菌素药物救治。众所周知,抗菌素药物给药后几小时内,耐药菌株就开始优先生长。因此,来自死亡腹泻患犊样品培养结果可能并未反映临床实际问题。

3、眼下唯一一项试图评估粪便样品分离病原体抗菌素药敏试验研究发现,这种方法并不能准确预测临床用药结果。一项评估阿莫西林治疗腹泻患犊病例疗效大型试验中,205头腹泻患犊分为两组,一组接受阿莫西林治疗,另一组未接受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采用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和直肠粪样分离大肠杆菌实验性诱导腹泻,并进行药敏试验。80%犊牛接种后发生腹泻;然而,只有大约25%接种犊牛粪便排出与接种大肠杆菌菌株相同菌株。这些研究中,初始治疗后4天内粪便转变正常定义为痊愈或治疗成功;而死亡或腹泻超过4天者定义为治疗失败。直肠粪样大肠杆菌接种诱导腹泻犊牛阿莫西林敏感者,10%死亡,62%痊愈,平均腹泻天数为3.3天;而直肠粪样大肠杆菌接种诱导腹泻犊牛阿莫西林不敏感者,12%死亡,60%痊愈,平均腹泻天数3.6天;两者结果几无差异。对照组诱发腹泻犊牛中,死亡率明显增加(20%),痊愈率降低(34%),平均腹泻天数延长(5.1天)。研究者由此得出结论:阿莫西林治疗腹泻患犊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和腹泻天数;然而,治疗是否成功并不能通过直肠粪样培养分离大肠杆菌抗菌素敏感或耐药实验来预测。上述研究得出结论,粪便大肠杆菌分离株体外抗菌素敏感性与临床治疗反应之间存在良好相关性;但是,这些结果均无相关性统计分析数据。相比之下,另外研究结果却发见大肠杆菌分离株体外敏感性与抗菌素药物治疗反应之间无相关性。然而,这些研究并未对大肠杆菌产肠毒素性和非产肠毒素性菌株进行区分,也没有对数据做任何统计分析。

那么,如何做病原体药敏测试靠谱呢?我们认为应该从未给药腹泻患犊小肠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分离株做抗菌素药物药敏实验,确定最小抑菌浓度与患犊肠道中实际可达到的游离抑菌浓度,进行比较以确定最佳抗菌素药物选择和最佳给药间隔。然而,应该强调的是,抗菌素药物浓度可依多个变量而改变,例如肠道pH值,这在健康犊牛和患病犊牛之间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即使建立了最小抑菌浓度值和设置了适当判定标准后,这些也都需要通过临床试验来验证,即与分离病原体和疾病治疗结果相比,特定抗菌素药物治疗腹泻患犊究竟疗效如何?故而,采用粪便样品培养分离大肠杆菌菌株和药敏试验来指导治疗腹泻患犊抗菌素药物选择几无任何价值。毕竟,敏感抗菌素药物选择是基于对可能病原体(血液和小肠中大肠杆菌)、抗菌素药物药代动力学(感染部位能否达到治疗浓度),以及治疗反应评估(患犊是否好转)等要素而决定。沙门氏菌或大肠杆菌败血症施虐严重奶牛场,从腹泻患犊血液中培养分离病原体检测药敏结果可能比采用粪便培养法更靠谱。

 

 


七、 我国奶牛临床当值兽医需要牢记本文哪些要点?

1、为何格外强调切忌滥用抗菌素、力争做到有的放矢不瞎忙、提高用药性价比和降低牛群兽药耗费成本?

2、为何成母牛罹患沙门氏菌肠炎必须使用相应抗菌素药物治疗?

3、为何疑似患有牛病毒性腹泻或恶性卡他热腹泻成母牛可使用广谱抗菌素药物?

4、为何腹泻成母牛呈现全身性感染迹象时,如发热或血性腹泻,可考虑使用抗菌素药物救治?

5、为何非以上原因所有其它腹泻成母牛不必使用抗菌素药物,而应积极破解原发病因?

6、为何不建议将给哺乳犊牛喂抗菌素药物来预防腹泻?

7、为什么反对使用抗菌素药物治疗腹泻哺乳犊牛?

8、腹泻哺乳犊牛使用抗菌素药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9、腹泻哺乳犊牛应用抗菌素药物靶位和靶标各是什么?

10、哪些腹泻哺乳犊牛必须及时应用抗菌素药物救治?

11、哪些抗菌素药物治疗腹泻哺乳犊牛奏效?为什么?

12、如何科学正确选择抗菌素药物救治腹泻哺乳犊牛?




责任编辑:冰雨

二维码 二维码
陕西省畜牧业协会 手机: 电话:029-86254602 邮箱:2507169520@qq.com 地址:西安市新城区建强路5号圣远广场B座6018室
Copyright © 2022 陕西省畜牧业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