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0日以来,我县秋雨连绵,导致河水漫涨。这场秋雨对于畜牧业而言,气温下降,湿度增高,给畜牧业安全生产带来一定影响,做好养殖场生产安全防雨、饲料防潮霉变、畜禽免疫接种、舍内环境控制、粪污无害化处理及疫病防控等工作,对确保养殖场生产安全尤为重要。
一、秋淋雨对养殖业产生主要危害
(一)温差危害影响。现在正值寒露时节,秋淋雨季造成养殖场舍内温度下降,湿度增加,白昼温差大,易发生畜禽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如对这些现象发现不及时、处置应对滞后,不仅会给养殖生产带来经济损失,也会诱发同栏舍、同栋舍家畜疾病的发生。
(二)通风危害影响。秋淋雨低温造成大气压低,舍内气体靠自然通风流动性能差,如使用风机,又会引发畜禽体感温度降低而加重畜禽受凉。加之连绵雨季造成清粪不便或粪污滞留舍内时间较长,舍内卫生环境较差,特别是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会降低畜禽免疫抵抗力,易诱发畜禽疾病。
(三)设施危害影响。在一些山区,养殖场依山而建,受雨水溢流漫灌,会导致舍内或舍间病菌交叉传播,给疫病防控带来隐患。长期淋雨也会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对养殖生产电力、畜舍、道路等设施造成破坏,影响正常生产。
(四)水源危害影响。一些养殖场将水井建在河床边、养殖场内,淋雨造成泥水、污水倒灌入井,人畜饮水水质污染,成为疾病传播载体,危及畜禽肌体安全。一些养殖场采用地下管道引流,因淋雨季造成泥地松软、水流冲刷、管道受损,安全饮水难以保障。
(五)饲料危害影响。秋淋雨湿度增大甚或饱和,库存饲料如紧贴地面、墙体,易导致吸潮霉变;畜禽饲喂饲料过多,食槽剩料或槽外料清理不及时,均会引起酸败变质、霉变,一旦再被畜禽采食,形成体内积蓄中毒,引起生产性能下降。
二、安全生产防控措施
(一)做好温度湿度控制。成年畜禽一般最适宜的温度在15℃—25℃,育雏鸡在27℃—34℃,未断奶仔猪在28℃—32℃,断奶仔猪22℃—25℃。控制好舍内温度是确保饲料吸收转化率的重要措施,低于区间温度将会造成饲料浪费、发生疾病的问题,因此秋淋雨时段,对仔畜应根据养殖情况采取保温灯、电热地毯加温或躺窝区铺设松软秸草等方式。对于湿度过高采取舍内放置木炭、草木灰等,降湿除潮。
(二)做好通风换气管理。秋淋雨季气候凉爽,但湿度相对饱和,畜禽肌体排湿不畅,导致湿热应激,进行合理通风换气有助于排污除臭,消除体热。一般应在中午温度相对较高时段,加强通风。对于密度较大且具备智能化管理的环控畜禽舍,应按照设置最小通风换气参数或指标进行负压通风,确保舍内空气清新。
(三)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坚持周栏舍消毒、月生产区消毒制度;坚持生活区、生产区使用不同工作服和工作靴,工作服每周至少消毒1次,工作靴每日消毒晾干;坚持饮水管线、料槽、生产工具消毒清理制度;坚持外来运畜车、饲料运输车、病死畜禽及粪污收集车、私人车辆等外部车辆严禁入场,场内运猪车、运料车、病死畜禽及粪污运输车等内部车辆流向管理、消毒等;坚持养殖场人员管理,严禁串岗串舍。消毒药使用执行严格的消毒方式和浓度,如车辆喷雾消毒过氧乙酸浓度0.2—0.3%,工器具擦拭或浸泡次氯酸钠2—3%,手擦拭或浸泡次氯酸钠0.015—0.02%,消毒池氢氧化钠2—3%,手、设备和用具消毒酒精75%等。
(四)做好清洁饮水管理。水质质量一般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正常情况下规模化猪场每月检测1次,家庭农场每季度1次,雨季适当提高检测频次。水污染主要原因包括:场内井水被猪场自身污水或雨水冲刷污染,造成病原微生物污染,加剧病毒的扩散,严重威胁猪群健康;水塔和室外水线由于缝隙或暴露空气中,容易滋生青苔和大量昆虫污染;舍内加药器在水管内形成生物膜,滋生微生物污染。一旦发生应第一时间处置,如深井水污染,第一时间全部排空,再按照比例投入饮水消毒剂处理,如次氯酸钠(0.2—0.5㎎/L有效氯),根据猪场水质调整水PH值在3.6-3.9之间,检测合格后方可再次使用,若问题严重,则需要重新再打一口井。水线污染,可采用0.5%过硫酸氢钾复合物消毒剂浸泡1min饮水器、水嘴接头,再用含有次氯酸钠消毒水灌满管道浸泡4-5小时后清水冲洗。
(五)做好投入物品管理。秋淋雨季投入品最易受潮变质的是饲料。首先,要从源头贮存做好管理,饲料库建设地面应高于地面30—50㎝,地面硬化,料库墙体内外粉刷压光,饲料贮存距离墙体、地面20㎝以上,袋装高度不高于180㎝,垛间距不低于10㎝,便于空气流动,应定期测温,保持饲料干燥而不发热;其次,应定期监测饲料霉变度,确保饲料不被霉菌数污染;再次,应及时清理饲喂槽剩料及槽外料,确保不再被畜禽二次采食;最后,应执行先入先出的饲料饲喂程序。
(六)做好设施安全管理。一是做好养殖设施、养殖辅助设施的安全检查,对存在威舍隐患的及时修缮加固;二是对处在泥石流或滑坡体附近的养殖场,要时刻监测,做到预防为主,必要时应果断转移家畜到安全区,不发生财产损失;三是对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落实雨水倒灌防控措施,不发生粪污溢流问题;四是做好饮水、电力设施安全保障,确保生产正常。
(七)做好疫病防控管理。秋季气候变凉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增多,要按照程序免疫及时开展疫苗接种,预防疫病发生、传播。特别要提前做好口蹄疫、猪瘟、新城疫、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病毒性疫苗的全面注射接种;更要做好常态化非洲猪瘟及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落实。同时可对单胃畜禽添加益生菌或中草药等添加剂,促进饲料转化吸收。要关注畜禽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工作,确保畜禽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