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保险政策是一项普惠性的惠农政策,它是养猪场户在面对突发重大疫情、自然灾害等因数时的风险性补偿保障,与广大养猪场户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近年来,各级十分重视生猪保险政策落实,在扩大保险广度方面不断拓展,覆盖了生猪生产各个阶段,保险包括了种公猪、能繁母猪、仔猪、商品猪等,也给养猪场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但是从实际运行来看,在推行此项工作中还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改进。
一、问题表现
(一)缺乏合力。从近年保险工作运行来看,落实保险、收缴保费主要还是保险公司在全权运作,与畜牧部门结合度不高。特别是保险工作考核的指标化后,促使各保险机构竞相揽储保险任务,存在指标虚化的现实问题。
(二)重心偏移。作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是一项要求严密的技术工作,涉及到病死猪的认定、无害化处理地点的选址及无害化处理过程规范化消毒及适宜采取的方式等。这些工作主要由保险公司人员现场查看定损,无害化处理过程缺乏有效监督,生物安全等措施难以落实到位。
(三)责任缺失。从近年运行来看,特备是非洲猪瘟发生以来,过去入场踏栏的检查方式存在一定风险,导致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对保险公司提交申报单缺少实际核查,加注审核意见栏存在盖章了之,不严不实问题时有发生。
二、工作建议
(一)加强政策宣传。生猪保险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普惠政策。作为国家层面,主要是弥补因不可抗拒因素导致猪农生产经济损失,鼓励生猪发展,丰富“粮袋子”“菜篮子”。对猪农而言,通过广泛参与保险政策,实现互惠互利,激发生产动能,提高防范能力。作为保险、农牧部门都要做好惠农政策的宣传者、践行者、服务者,按照政策严格落实,最大限度的拓展生猪保险业务,应保尽保。
(二)做好技术培训。主要包括耳标使用、疾病诊断、无害化处理等方面。一是耳标使用方面,近年来全面推行强制免疫“先大后补”政策,所有生猪耳标县级管理部门均需通过“陕西智慧动监”系统逐级发放到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村级防疫员,生猪防疫免疫、挂标后由养猪场户、村级防疫员输入免疫病种、耳标信息后,县级乡镇级管理员在系统可以查询到。一个耳标等同于一头猪的“身份证”,具有唯一性。其存栏、出栏和变动情况一目尽知。二是猪病诊断普及,除了国家强制免疫病种外,因病设防的病种也应做好临床症状、防治诊断培训,树立“养大预防”“防重于治”的理念,减少发病用药“降损减耗”,提升效益。三是做好无害化处理技术培训,包括无害化处理方式、条件、流程等,确保养殖生物安全、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
(三)打好投保基础。鼓励猪农参保,尽可能应保尽保并非要脱离实际。有的保险公司为避免工作繁琐,简单的按照育肥猪出栏批次、母猪繁殖周期、仔猪生长周期及病死率进行推算,脱离生产实际。应严格按照养殖场户实际核查存栏数据落实参保。构建群众申请、地方核实、保费收缴、现场查验、及时理赔的良性机制。
(四)规范工作流程。一是夯实生产基础。从年初开始由村级防疫员做好数据核实、耳标信息登记,并与“陕西智慧动监”系统备案相互印证,打好参保基础。二是及时收缴保费。按照实际数据及保费规定,如实收缴养猪场户保费,并造册登记参保信息及参保有效周期,电子信息分别由乡镇级、县级管理部门及承保公司存档。三是保险公司按照收缴保费情况,大场大户按照“一场一保单”、小散场户按照“一村一保单”或“一镇一保单”出具参保协议。四是死亡猪现场查验。参保猪农出现生猪意外死亡,第一时间报告村防疫员或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及保险理赔公司,三方约定现场核查识别,留存相关佐证。五是指导无害化处理。对病死猪现场落实无害化处理措施,严禁出售、转移、屠宰、食用。处理介绍后,完善理赔档案,确认无异议后四方人员签字确认。六是对于生猪规模场申请无害化理补助的,现场完善资料,按渠道予以正常申报。七是信息备案标注。对规范化处理病死猪,由防疫员或养猪场户在防疫备案信息中标注变动信息及耳标注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