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省畜牧业协会!
陕西省畜牧业协会
产业论坛
产业论坛
产业论坛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要闻 > 产业论坛
畜牧业庭院经济发展的路径
2025-04-15 86作者:刘书生 李粉玲来源:丹凤县畜牧兽医中心

       畜牧业庭院经济是在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促进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生产相互融合,科学组织畜牧业生产,做到高产、优质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提升。从本质上来说,畜牧业庭院经济就是以农户家庭为单位,以庭院空间为场所,以绿色生态为理念,在家庭经济的基础上衍生的一种经济模式,属于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随着政策引导,畜牧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数智化发展,降低了人力雇佣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为满足社会化大宗畜产品消费需求提供了保障。但是,作为山区农业县,规模化发展受制于土地、环保、技术等客观现实,中小散农户发展仍是很大的群体,其产值比重仍占居畜牧业一产总值高位。所以,在畜牧业现代化高质高效发展阶段,庭院经济因具有传统性、特色化、群体小、成本低的鲜明特征,有助于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畜牧业庭院经济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农村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兴旺,农户以家庭劳动力为成员,利用院子和附近闲置土地养殖禽畜或从事加工业、服务业经营,从而助力农户群众增收致富。

     (二)实现生态宜居目标。立足市场需求,结合区域实际,对一村一户庭院进行科学规划,转变过去畜禽传统散养情况,将养殖区和生活区隔离开来,开发利用生活废弃物,让农户庭院和附近环境变得更加整洁干净,有效改善农户居住环境

     (三)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畜牧业庭院经济属于家庭经营的重要一环,在有限空间内实现科学的综合开发,减少土地租金、设施设备及人员雇佣等生产突入,亩成本效益低于规模化生产。

       二、畜牧业庭院经济问题分析

      (一)产业素质不高。从现实来看,农村多为不能外出的“留守人员”,除居家在读学生外,多数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而畜牧业涉及繁殖、营养、生物、食品、营销、环境、管理、兽医等多个专业、多种学科,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基础。

      (二)规划布局不优。现有畜牧庭院经济大多利用房前屋后从事养殖,以传统型为主,臭味重、卫生差,也是近年来投诉较多的问题。加之,县、镇、村产业特色不突出,未形成“小规模、大群体”集群效应,难以发挥市场溢值能力。

      (三)三产融合断链。大部分农户庭院经济处于初级养殖状态,规模小、无标准、缺品牌、少特色,畜产品以自产自销为主,未与文旅、康养新业态紧密结合。特别是畜产加工滞后,庭院经济组合发展的优势难以发挥。

       三、畜牧业经济发展路径

     (一)发展思路

      畜牧业庭院经济坚持以绿色、生态、和谐、共享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以家庭成员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方向,以生态发展为前提,以产品质量为核心,以品牌营销为理念,构建完善的生产体系、组织体系,从而实现畜产品优质营养、发展高质高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坚持原则

       一是发展与规划结合。畜牧业庭院养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发展必须要遵循因地制宜、示范引领、适度发展,既要考虑产业发展应具备的建设条件和因素,又要考虑支撑产业健康发展的物资供给保障;既要考虑短期发展目标,又要考虑长久发展之计;既要考虑现实发展短板,又要考虑宏观性政策;既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又要考虑市场定位,从而做到有机放矢。

       二是生产与生态协调。近年来,省市县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新型农村。畜牧业作为农业重要产业,其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发酵转化过程必然会产生臭气臭味,并滋生蚊蝇。如果能加以正确处理和利用会变成粪肥或沼气资源,促进清洁利用。所以,要做好庭院养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双赢”目标。

       三是科技与管理统一。畜牧业养殖涉及到饲养种类、品种甄选、选配繁殖、饲料营养、经营管理、疫病防控、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多项技术应用,这些科技对庭院养殖成败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和影响。无论养殖规模大与小,必须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并在发展中统筹推进。

       四是销售与品牌结合。近年来,农村庭院经济发展在乡村培育发展中,也有少数成功的典型示范户,其主要采取“订单养殖”模式,实现畜禽产品保价收购,从而达到效益有保障。同时,养殖场户摆脱了销售渠道窄、信息来源少的困境,集中精力抓管理、出产品、稳供给,实现了销售与特色品牌的有效衔接。

       五是政策与服务结合。在实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间,县级政府整合衔接资金支持脱贫户发展产业,并根据养殖规模予以直接奖补,有助于调动农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千家万户的生产需要投入一定的技术力量保障,否则靠运气、试手气的观念最终会导致产业半途而废、难以持久,甚至亏损。

      (三)保障措施

       1、确定发展模式。根据区域实际,并尊重农户意愿,采取多元化庭院经济发展。一是在发展方式上,采取生态循环、种养结合、清洁生产模式,如“种植—养殖—固粪堆积(液粪厌氧)发酵—固(液)肥—还田”生态种养模式、“光伏发电—养殖—粪液入沼—沼气厨灶”清洁模式、“农作物垫料—发酵床养殖—堆沤还田”种养循环模式。二是在带动发展上,采取“龙头公司+农户”或“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养殖”,实现物资、种源、技术、销售、加工的融合发展,通过品牌打造、实体店餐饮、特色畜种展演、服务支撑等,带动农户轻松养殖、安心养殖。三是在养殖畜种上,一方面按照农户意愿或者现有从事的养殖种类予以支持,一方面挖掘当地自然资源,立足社会公众消费特色需求,引导农户发展“土风味”养殖产业。四是在养殖规模上,应综合考虑农户土地粪肥消纳承载能力,譬如亩地消纳1-2头当量猪粪进行测算,合理确定规模。

      2、整合政策发展。加大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力度。制定出台有助于庭院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特别要在农户庭院发展基础建设、商品畜禽供应、技术服务、产品销售上发力。实施统一规划、统一饲养标准、统一质量品牌、统一推介营销,为庭院经济带来更多支持和保障。技术依托单位必须要提高技术投入,组建专业化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培训,手把手指导,为农民群众提供庭院特色种养技术帮扶,让农民群众充分了解市场需求,进行科学生产规划,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主动转变思想认识,促进其增收能力的提升。另外,出台融资政策,化解庭院养殖产业资金需求,提升养殖规模和生产能力。

      3、群众广泛参与。电商、交通、检疫等部门应当积极为庭院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为农产品的流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龙头企业、合作社要立足庭院经济中的职能作用,发挥市场与养殖的“桥梁”作用,将畜禽产品统一组织入市,以“土品质”“名优特”提升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扶持庭院经济产品加工、规模化生产和流通的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带动庭院资源的升级达效。


二维码 二维码
陕西省畜牧业协会 手机: 电话:029-86254602 邮箱:2507169520@qq.com 地址:西安市新城区建强路5号圣远广场B座6018室
Copyright © 2022 陕西省畜牧业协会 版权所有